肉苁蓉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北大博士放弃百万年薪,回老家种地,父 [复制链接]

1#

贾存勤,北大毕业的药学博士,在北京有着百万年薪的工作,是人人羡慕的技术人才。

他却不顾家人的反对,选择回到黄土高原的家乡,干起了种地的活,这里面,藏着怎样的故事?如今的他,又怎么样了呢?

北大毕业,回家种地

一切要从他的家乡说起。

甘肃省的靖远县,是一个黄河上游的小县城,这里地处偏远,土地贫瘠。

北方的风从黄土高原上吹过,扬起的都是一阵阵黄沙,在这上面的耕作的农民们,眼里嘴里全是土,来不及清理,只能埋下头继续把汗洒在尘土里。

这里属于黄土高原的沟渠地带,缺少植被,降水稀少,尽是光秃秃的黄土梁,在此世世代代劳作的人们,连温饱都很难维持。

贾存勤就生在在这片土地上,在他儿时的回忆里,只有满眼的黄色。

从那时起,他心里就想着,假如有朝一日,家乡的土地上都是绿色,那该有多好。

在这样贫穷的环境中,似乎只有跳出这块土地才有真正的出路,这也是贾存勤父母从小给他灌输的。

贾存勤学习上很有天赋,从小成绩就不错,他的父母节衣缩食供他读书,也希望他能考上大学,去大城市立足。

贾存勤也不负家人的期望,年,30岁的他获得了北京大学药学博士的学位,名校毕业又能吃苦耐劳的他,很快就在医药领域站稳了脚跟。

一晃八年过去了,他在一家制药上市公司担任技术高管,年薪近百万,手中有着多项发明专利,前途似锦。

可在年,他突然告诉家里人,他要回到甘肃靖远老家种地。

这样的决定,简直逼疯了家里人,一直以他为荣的父母,多次劝说他重新考虑一下,不要回到老家这样的地方来。

但早已下定决心的贾存勤,真的辞去了北京的工作,来到了靖远的土地上,无奈的父母也只能唉声叹气,感叹白养了这么个儿子。

贾存勤这样的的决定,并不是心血来潮或一时冲动,他所谓的种地,是将他多年的经验知识和老家地理水土相结合,走一条现代农业的新路。

他打算在老家种植的,是一种叫肉苁蓉的植物。

肉苁蓉,又名大芸,中医称其为地精或金笋,是极其名贵的中药材,素有“沙漠人参”之美誉,历史上就被西域各国作为上贡朝廷的珍品,主要分布在新疆、甘肃和内蒙古。

它甘而性温,咸而质润,具有补阳不燥,温通肾阳补肾虚;补阴不腻,润肠通腹治便秘的特点。正因为它补性和缓,才有苁蓉(从容)之称。

肉苁蓉的生长十分奇特,它寄生在一种沙漠植物梭梭的根部,和梭梭是共生关系,平时长在地下,每年春天才会破土而出。

梭梭是一种耐寒、耐旱、耐盐碱的植物,生命力极强,也常被用于防风固沙。

梭梭和肉苁蓉适宜在年降水量50—毫米的地区种植,而靖远的年降雨量正好在毫米左右,正好是天作之合。

在医疗领域深耕多年的贾存勤,深知肉苁蓉这种名贵天然药材的价值,而且在靖远推广种植梭梭还可以改造沙化干旱的土地,让黄土地披上绿色,是一举多得的好事。

正是怀着这样的理想,贾存勤才毅然以北大博士的身份,回到老家种地。

艰难创业,终有所成

为了心中的梦想,贾存勤找了两个合伙人共同投入,在靖远注册了公司,包下了一块荒地,试验肉苁蓉的种植。

靖远在以往,根本没有种植梭梭和肉苁蓉的先例,虽然在理论上有着适合的水土条件,但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。

肉苁蓉的种植一开始并不顺利,缺乏以往的数据支撑很难提高产量,贾存勤背起包,立马赶往了肉苁蓉的传统产地:新疆、内蒙等地。

在荒凉的大西北土地上,他扎根在深山里,在肉苁蓉的种植地里一呆就是几个月,他向有经验的种植户们一一请教,了解这种植物的特性和种植难点。

药学博士出身的他,拿出了在实验室搞科研的劲头,每天检测当地的土壤、气候、湿度和温度等数据,和肉苁蓉的生长情况,定期比对分析,积累了第一手的观测资料。

在这个过程中,他又遭遇了很多事先没有料到的困难。

因为种植技术的提升没有预想的那么快,他的合伙人失去了信心,提前退出了,公司一下子背负了很大的资金压力。

在他研究时,他在北京的妻子女儿还有岳母,同时生病了,可要是回去照顾她们的话,又没人能每天监测地里的肉苁蓉,他只能继续留在靖远。

种种困难没有打垮贾存勤,缺少资金就想办法借,产量不高就继续专研。

终于,贾存勤在靖远试种的肉苁蓉成功了,收成不比传统产地差。

试点成功的经验在靖远迅速推广,没过几年,靖远县的土地上,梭梭和肉苁蓉的种植面积达到了一万多亩。

原先那么多荒凉的盐碱地,都披上了绿色,每年都有稳定的肉苁蓉收成,贾存勤的梦想似乎已经达成了。

但贾存勤的目标远不止于此,了解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他,深知原材料的利润在整个行业中占的只是小头,后面的产品加工和销售才是高利润的环节。

而且有着深厚医药知识的他,也不想把肉苁蓉单纯作为中药材,他与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,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,围绕肉苁蓉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。

他的产品中,有“御蓉仙斛”固体饮料、汇勤牌“蓉畅宝”口服液、肉苁蓉健圣茶及全国独家“丝路盛景”肉苁蓉酒和肉苁蓉酵素等,从酒水饮料,到保健品和养生茶,无所不包。

肉苁蓉本就有着独特的营养价值,贾存勤开发的产品,很快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。

他产品系列中的肉苁蓉玛瑙片,专供首都机场贵宾室,是甘肃省第一个在首都机场贵宾室展示核心销售的产品。

在这样的成果面前,原先不理解的父母亲人们,也终于心服口服,他们感叹道:这博士种地,还真是不一样啊。

反哺乡亲,共同致富

贾存勤给家乡带来的改变,远不止于这些。

回乡创业,他想改变这片荒凉的黄土地,让它批上绿色,不再尘土飞扬,他更像改变的是,是家乡父老乡亲们的贫穷。

怀着这样的情怀,已经事业有成的他,希望能用肉苁蓉产业来反哺乡亲们,带领他们走向共同富裕。

他用他在当地注册的公司,甘肃汇勤生物科技公司,以公司+合作社+农民的方式与乡亲们合作。

当地的很多农民,都有着不能种植粮食的荒地,他们也想种植肉苁蓉致富,但又没有响应的技术。

贾存勤的汇勤科技公司,就把这些农民和土地组织起来,他免费为农民提供培训,无偿教他们肉苁蓉的种植技术。

农民们可以把自己的荒地作为贾存勤的肉苁蓉供应基地,汇勤公司会给他们按年支付一笔土地费用。

而学会了技术的农民,除了这笔土地费用以外,还可以给汇勤公司打工拿工资,从事肉苁蓉的专业种植。

这样对农民们来说,有了旱涝保收的收入,又不用承担风险,只要专心种好肉苁蓉,每年都有着客观的回报。

刘仙民是靖远县石门乡茨滩村村民,他是贾存勤发动的第一批农民,早在年初,他就开始在自己的撂荒地上种植肉苁蓉,而在年,他就收获了多斤,收入3万多元,这对于多年仅能维持温饱的他来说,无疑是一笔巨款。

在这样的示范效应下,很多村民加入了种植队伍中。

贾科祖本是当地若笠村的贫困户,他在年把40多亩荒地全转为肉苁蓉种植基地,每年都能拿到土地费用。

他还接着给汇勤公司打工,每年还能额外挣到元的工资。

现在的他,在汇勤公司已经5年了,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土地的他,如今也住上了小区,对生活充满了信心。

王世萍家里有两个小孩,为了生存以往她只能在外打工,孩子只能在家乡当留守儿童。

随着靖远肉苁蓉产业的发展,她也有了回家工作的机会。

如今的她,一边在家照顾孩子上学,一边在汇勤公司打工,两边都能兼顾,再也不用跟孩子天各一方了。

“我们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,无偿培训了多人次当地的农民和一些技术人员发展这个产业,吸纳当地精准扶贫户家庭成员务工增收,带动百姓脱贫致富,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。”

这正是贾存勤告诉记者的目标。

贾存勤的梦想,从种植梭梭和肉苁蓉起步,他最终想要的,是带动整个家乡改头换面的肉苁蓉大健康产业。

相信这位北大博士,能帮助靖远走向不一样的明天。

参考资料:

《靖远若笠乡:小小肉苁蓉带来大效益》,每日甘肃网,-05-07

《贾存勤:放弃“金饭碗”回报家乡“真金白银”》,新甘肃客户端,-11-27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